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专家解读:扩大开放合作的国际朋友圈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我国西部地区在国家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成都都市圈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区,共建链接全球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战略使命。近年来,成都都市圈致力于塑造国际化、开放性的区域发展标识,《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设置了“扩大开放合作”专章篇幅,浓墨重彩地部署了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合作新格局、协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一体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体现了成都都市圈在扩大开放合作国际朋友圈方面的特色优势和目标愿景。


内容来源:四川发展改革


解读专家丨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资深顾问专家


01

《规划》突出了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思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全国陆海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成都都市圈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合作前沿区域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规划》突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思路,强化与东南亚、南亚等重点地区的深度合作,建设性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合作格局。


成都都市圈依托交通要道、经济廊道,从四个方向全方位链接国际市场。

东向开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借助长江黄金水道,拓展与东北亚、美洲地区的国际经贸合作;南向开放突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南向至东盟铁海联运、公铁联运班列为纽带,触达东南亚、南亚各国;西向开放依托国际航线和中欧班列,建设面向欧洲及中西亚的国际市场主枢纽和重要门户;北向开放重点提升北上出川通道建设水平,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成都都市圈在西向、南向开放中更具有区位优势和示范意义,将做大做强“双枢纽”、链接重点“大通道”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了充分发挥成都都市圈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独特地缘优势,《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双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两大国际门户枢纽能级。一方面,推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建设引领西部开放发展的国际航空枢纽;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中欧班列(成都)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探索与重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的背景下,加快打造以成渝地区为起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我国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02

《规划》强调开放平台高质量发展

“以点带面”发挥引领作用

《规划》提出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能级提升完善开放战略枢纽,高标准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平台,高水平举办重大展会活动。“四高”建设要求凸显了成都都市圈“以点带面”,在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发展思路。


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要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吸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集聚。

加强与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开放和联动建设,在产业、创新、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发展极核。


高能级提升完善开放战略枢纽重点要提升空港、铁路港两大国际门户枢纽能级。

不断完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国际大通道,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围绕关键的流量节点规划建设枢纽型经济功能——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再布点设立综合保税区、开放口岸,从而使对外开放功能体系更加完善。比如,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淮州新城等产业功能区,配套设立综合保税区和开放口岸,承接国际铁路港的辐射带动。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吞吐能力近100万标箱,是国家向西开放的主要通道和亚欧国际贸易物流的重点节点。重庆、成都联手打造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逐步建立自身的区域物流通道优势。成渝两地的“电子口岸卡”业务率先实现跨关区通办。据统计,企业单次业务办理可节约近1000元人民币,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


高标准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平台方面,《规划》布局了一系列国际化、专业化功能平台。

如国际贸易功能导向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合作功能导向的中国—欧洲中心,农业发展功能导向的国家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成都都市圈对外开放合作的一大特色是设立中日、中法、中德、中意、中韩、新加坡、港澳台等国际(地区)合作园区,通过高水平引进和聚集境外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开展外资便利化政策试验,率先建成一批产城融合的国别园区,作为都市圈的“国际客厅”。


高水平举办重大展会活动,是都市圈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规划》提出了由都市圈内各城市共同承办一系列国际性大型展会活动,依托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平台拓展智慧会展、云展览等新的会展业态。由此,壮大流量经济规模,溢出和拉动周边城市餐饮、酒店、文化、旅游、物流和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展示引进国际优质产品和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有效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活力,更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让平台红利惠及都市圈所有城市、服务人民生活品质提升。


03

《规划》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增强都市圈国际化特色

开放合作平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开放制度和政策体系支持。

为支持成都都市圈扩大开放合作的国际朋友圈,《规划》着重从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整体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增进多层次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改革举措。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是增添都市圈“国际范儿”底色的应有之义。

成都的动漫游戏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基础,《规划》布局设立动漫游戏出口基地,鼓励数字贸易发展,有利于推动成都都市圈品牌形象的“组团出海”,引导塑造海外青少年一代对成都的美好印象,吸引外国游客专程到成都都市圈深度体验,感受数字经济场景、一睹大熊猫风采,畅游天府乐高乐园。成都都市圈也在积极通过争取设立外国领事馆、开通国际直航航线(班)、建立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关系等方式,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的交流合作。承办主场外交活动也是扩大成都都市圈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019年12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办,让成都走到了国家主场外交的前台,成都获得了更全面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知名度。


04

争取更大力度体制机制创新

共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规划》为成都都市圈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也要求成都都市圈争取更多运行机制层面的创新。

一是在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框架下,争取实施综合改革授权试点政策,探索实现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深化制度型开放,提高生产要素流动便利度,为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探索试验高标准规则,适时推动申报四川自贸试验区在天府国际机场设立新片区。


二是强调支持成都都市圈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鼓励社会资本在成都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并争取在成都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试点。


三是空港、铁路港等国际化门户枢纽建设应朝着共建共享的方向大步迈进,比如加快探索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一港两区”一体化运营,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成都片区、资阳片区统一规划建设、开发运营,共享成都空港、铁路港的国家开放口岸功能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


通道是开放的基础,平台是开放的载体,政策是开放的关键。

《规划》从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政策三方面提出了成都都市圈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未来,成都都市圈要进一步组团拓展开放合作的国际朋友圈,落实好“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理念,联手推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郑慧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